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中国如何面对全球天然气市场?

2014-01-09 11:31来源:《能源》关键词:天然气供应天然气市场天然气价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难在哪里?

首先,相比石油天然气的公共属性更加明显。

石油天然气本身作为商品显然不属于公共品,但其背后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Strategicpetroleumreserve,SPR)却具有典型的公共品属性。

IEA(国际能源机构)最核心的是两个短期供给管理机制:即1974年建立国家石油储备项目(IEP)和1979年紧急协调应急机制(CRM),即OECD国家90天的应急石油储备以及共享机制。石油价格稳定作为公共品有益于所有经济体。

战略石油储备机制的设计主要为了应对市场供应中断以及价格波动风险,但其战略储备的成本相对集中。一些较小经济体没有建立战略储备的经济实力,却受益于稳定的石油价格。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后,IEA各成员国均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储备体系。目前IEA成员国中,主要的储备来源是企业的商业储备,仅美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拥有政府储备,成本和利润考虑是主要原因。

石油供应端闲置生产能力是应对油价波动的机制之一,具有公共品的属性。沙特等国(包括科威特、阿联酋)拥有巨大的石油储备,扮演着协调性生产者角色,并维持欧佩克石油价格平衡。欧佩克组织内各国的石油储备、石油生产能力、投资政策、外汇需求等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贴现率不尽相同。沙特、科威特、阿联酋拥有巨大的石油储备,更关心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发展,不希望石油的现价高被其他新能源所替代,因此主张增产保持石油价格稳定,并起着欧佩克配额分配纪律约束机制的作用。

相比之下,天然气市场的物流储运更依赖基础设施,这也加剧了天然气的公共属性,而且也使其交易变得更加不透明。

以石油为例,石油市场全球化程度很高,透明程度却不高,原因在于某些产油国产出水平报告往往并不正式,而一些主要消费国数据又往往缺乏准确性。由于各国能源竞争的加剧,大部分国家的能源交易倾向双边交易,一般都涉及保密条款。这就影响了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导致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反映。

另外,由于能源供应的国家战略性质,大量能源交易背后都有政治因素考量,而非基于企业最优成本测算,这不仅使企业交易的真实价格信号失真,也挤兑了私人或企业的投资行为。

企业投资决策一般基于市场信息判断,这些信息可以由交易双方共同产生,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独立产生。然而,由于监管失灵或其他原因,第三方独立产生的信息在现实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利益的影响而丧失其独立性,导致企业的钻探活动或库存等信息的发布可能并不真实,往往直接影响石油天然气的价格。

一般而言,钻探活动与石油天然气价格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库存超预期的下降会导致价格升高,而库存超预期的增加会导致价格降低。

在天然气领域,欧亚大陆流行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即与石油产品价格挂钩的长期合约以及照付不议,尽管保障了供应商投资的合理收益,却使得价格信号失去意义。相反,作为供应商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面临问题是:它接受的价格信号无从了解欧洲消费者的偏好,这会影响其基本的投资决策,从而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供应查看更多>天然气市场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