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保护与控制评论正文

解码“中国造”

2014-09-11 15:23来源:国企关键词:中国制造业中国西电输配电制造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蒋涛看来,中国人非常勤奋。“外国人加班要找工会,我们在这每天下了班都开会,大家商讨生产中的问题。”蒋涛表示,中国工人头脑非常灵活,“如果不把问题解释清楚,他就会自己想办法,一旦盯不紧就会跑偏。”

国内的海工企业普遍采取了项目管理制,不过执行效果不尽一致。倪涛就提到,“希望一号”的生产速度比国内兄弟企业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周期要快两年。

2007年,挪威船东提出,想建造一座圆筒型海工平台,南通中远船务承接了下来。零基础的团队依靠专业的外部人才指导,修船经历带来的良好服务意识,以及倪涛提出的半潜驳下水搭载、旋转90度分体焊接合拢技术完成了后来被命名为“希望一号”的这一世界首创的圆筒型平台。这也是中国首个海工高端产品的交钥匙工程。

获得好评的该产品有了后续,现在码头上矗立的已是“希望四号”。

此后,南通中远船务先后交付了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创新者号”等多款产品。“创新者号”船东项目经理就认为,这个平台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调试工作也是最复杂的。“南通中远船务是中国海工最好的建造团队。”

时刻围绕市场

2012年,南通中远船务凭借希望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至今为止海工产品唯一的一等奖。

南通市最先注意到了南通中远船务的这一突破并申报给江苏省,获评为该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向上推荐了这一技术之后,南通中远船务才联合江苏大学正式申报,并获得了当年网评的第一名。

不过,在倪涛看来,这一奖项纯属意外。“这项技术的初衷根本不是为了拿奖。对于企业来说,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是要见效益的。”

倪涛后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提过一项议案就是建议取消科研经费划拨制度。在他看来,这一制度并不利于真正的科技创新,“市场需求才是创新的最强动力”。

基于这一认识,南通中远船务的创新重点从圆筒型转到目前的生活平台为主,又开始接触难度更大的采油、储油、炼油平台FPSO。每一转型都毫无迟疑,市场召唤就是命令。

市场驱动下,南通中远船务的科研经费从2009年的800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3亿元,现在基本稳定在营收总额的3%。2009年之前专利总数为0,2013年已达到77项。

原标题:解码“中国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业查看更多>中国西电查看更多>输配电制造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