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保护与控制评论正文

解码“中国造”

2014-09-11 15:23来源:国企关键词:中国制造业中国西电输配电制造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南通中远船务概括出了“订单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得到了来参观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认可:“这话很有道理。就是要千方百计抢市场、抓订单,企业有市场才能生存。”

市场的指引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贯穿了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南通中远船务转型海工至今,一方面从海外引进了不少顶尖人才,另一方面在尝试培养内部人才。

1976年出生的倪向荣是蒋涛带出来的徒弟,“希望四号”的项目经理。蒋涛见证了他一步步的成长过程。“刚开始我讲海工方面的专业内容,他听都听不懂。现在我只是在后方招呼着,他基本能够独立完成生产中的难题,几乎不找我。”

出生于1977年的管庆泉先后担任过“希望一号”技术副经理、“希望二号”技术经理等,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现在南通中远船务技术中心已经有500多人,同时挂着江苏省海工研究院的牌子。

倪向荣和管庆泉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南通中远船务基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大学生毕业后在南通中远船务工作三年,就到了主管提升年。“我们把新员工分为三类,10%重点培养,80%正常培养,10%实施帮扶。”南通中远船务党委书记朱之红表示,企业内部实施严格的师徒帮带制度,新员工将在16个项目管理团队和10个后备管理团队中得到实践机会。

近几年,国内海工行业大热,南通一带就有不少企业涉足。挖人的广告经常贴到南通中远船务门口。为了留住来之不易的人才,企业探索了双通道晋升机制,不愿意担任行政职务的技术人才依旧可以获得较高的待遇。“资深工程师的收入远超室主任。”在朱之红看来,收入上有竞争力才能留住人才。

不过,在市场中人才资源必然会出现流动,这里也有优秀人才加入了挪威船级社。倪涛表示,欢迎这样的人才沟通交流,“这对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是有帮助的”。

一直以来,中国海工产业被指设备国产化比例很低。以一台价值6亿元的海工产品为例,够买核心设备的花费在3亿元左右。大量利润被国际设备供应商获取。不少人建议,要尽快提高国产设备比例。

对此,倪涛认为应该理性看待。“在全球市场中,国产化的说法本身是不准确的,应该叫本土化。”倪涛认为,不是企业不想推进设备本土化,而是市场很难接受。

原标题:解码“中国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业查看更多>中国西电查看更多>输配电制造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