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祝贺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成立,对此我表示中心的祝贺。由于我现在在封闭学习,不能到现场与大家交流,所以通过视频与大家谈谈我对氢能汽车,尤其是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一些看法,下面我有一个简短的PPT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给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革命,电动化、低碳化与智能化。
背景我想谈一下动力变革与能源革命。我们经历了第一次能源革命,那就是木材向煤炭的过渡,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能源是能源,交通工具是火车。然后我们又经历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当然大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方说主体的意思比较集中就是电力、内燃机,我认为内燃机更加重要,因为它引发了煤炭向油气的变革,这其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能源的载体就是汽柴油。现在是不是我们正在迎来第三次能源革命呢,大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想至少是在迎来第三次能源革命,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载体就是电和氢,交通工具就是电动车。大家谈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化和以数字网络为主的数智化。
下面从能源与工业革命高度看新能源汽车。三个观点,第一是动力电动化新进展,也就是电动车革命,电动化是气动力百年来重大的变革,三种新能源的动力系统,这是我们一个总的电动化的技术革命。我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的创新在持续推进,比如说在2013年前三元动力电池没有产业化的车,我们乘用车销售比较低,2015年轿车市场开始爆发。2018年三元电池比能量提升乏力,而且遇到了安全问题,所以行业转向到新结构设计,比如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所以现在我们在动力电池方面,从材料体系本身处于瓶颈期,但是从结构设计方面是非常活跃的。我们可以看到电池在车上的比能量,装了电池的总容量在持续提升,同时续航里程也在持续提升。这中间不可回避的就是动力电池有一个热安全问题,这个问题还是正在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清华大学的电池安全实验室,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跟同行业主要的厂商都有合作关系,我们现在正在努力解决电池的安全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很值得提一下就是燃料电池汽车。我们经过长期努力,中国车用燃料电池技术近年来取得产业化突破,这是2020年技术状况的比较,各种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比如我们认为最难的就是安全技术,提高了300%,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优势车型,比如说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这是我们清华亿华通做的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而且续航超过700公里,百公里氢耗到现在的从8公斤到5公斤,在北方可以零下30度启动,供暖非常方便,相比纯电动是有优势的。
这是燃料电池发动机,为了强调耐久性,我们对商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坚持了石墨双极板的技术,这是亿华通和清华的团队这些年来一步一步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而且推动燃料电池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并取得重大进展。这个是清华牵头开发的全球首台分布式驱动的燃料电池液氢重卡,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最近我们清头承担科技冬奥的重点项目氢能出行,张家口在2022年将有2000辆左右的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建设20多个加氢站,这是最新的进展。
下一步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会大幅度下降,进入一个快速下降的区间,今后十年,与过去十年比的锂离子电池下下降成本过程相似。这中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就是储氢瓶,现在国产70MPa塑料内胆碳纤维然绕已经可以国产,现在是刚刚国产,初期成本还是比较高。从未来的预测来看,主要取决于碳纤维的成本下降,如下有较大幅度下降,我们可以期待2025年降到接近2000块钱储存一公斤的氢。
从中长期看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将会从目前1万辆左右,到2025年的5到10万辆,再到2030、2035接近100万辆,而且都是以商用车为主体,这是我们需求量,这是加氢站的数量。现在我们预计2025年是1000座,中石化宣布将大规模建设加氢站,这方面我们认为还是问题不大的,这是燃料电池。
电动化这部分我想做一个小结,如下基于化石能源看各类轿车油井到车轮能效比较,三种电动汽车都比传统汽车能效高很多,所以各种电动汽车都是节能的。基于化石能源纯电动、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能效差别并不大,当然燃料电池稍有优势,这是基于天然气的,纯电动的如果也基于天然气是比纯电动低的。我们为什么非要搞然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呢,这就是要看第二大技术变革,就是能源低碳化的新要求,也就是新能源革命。
从新能源革命的角度来看,我们习主席提出2030、60低碳发展目标和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所谓的第三次能源革命,我们认为就是有五大支柱,包括可再生能源,尤其光伏与风电,第二就是集中式转向分布式,建筑变为微型发电厂。用氢气、电池等技术储存间歇市能源。另外发展能源互联网技术,把分布式能源连起来,最后就是各种电动汽车成为用能、储能并回馈能源终端。所以我们认为只有实现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发展,才能顺利适应新能源革命,只有实现新能源革命,才能顺利地实现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看可再生能源的载体就是电和氢。光伏将来会是最便宜的能源,而且光伏效率在持续提高,新一代光伏钙钛矿相结合的第三代光伏电池技术正在兴起,效率潜力巨大。
第二个就是电和氢,如果我们国家2035年达到欧洲2030年的目标,绿氢1000万吨,则储氢容量能超过3300亿千瓦时,面向近中远期应用,我们已经全面开展三种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尤其是现在燃料电池和制氢装置,大家正在寻求一体化,也就是一个装置既制氢又发电,从发电的成本看,完全取决于我们光伏和风电的价格,随着光伏电价的降低,最终将会是成本最低的执行方式,这也是我们清华团队最近正在开发的三种制氢装置。我们可以看看这三种制氢装置的对比,从现在最成熟的碱性,到质子膜电解,到固体氧化物电解,目前效率在不断提高,我们有更加优选的技术,这是投资的成本。
另外就是氢的载体,我们叫E FUEL,液氨质量储存密度17.8wt,这样形成一个氮的循环,最后是完全无碳排放。最后就是电合成染料,我们可以通过氢再加碳做成甲醇,然后通过甲醇制做各种的产品,比如煤油汽油,我们中国叫液态阳光燃料,将来比如飞机是可以用这种燃料。我们如果比较刚才说的电、氢和氢能的储存载体,充电的电动车小最高,电燃料效率是最低的。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氢效率低,我们怎么看呢,其实接近化石能源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可再生能源效率就转化成成本,如果电价相同,总能效产别等于成本差别,但是自行用的电价有可能比充电电价便宜吗,这是有可能,对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在西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基地生产的可再生能源,用它制氢的电价有可能比东部直接充电的电价是要低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氢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接下来我们要看怎么样产生这个优势呢,所以我们需要从系统智能化的新趋势来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将来的电网是新能源电力系统,新能源电力系统是一定要有储能装置,没有储能装置这个系统是不成立的。我们储能用什么,这是各种各样的储能方式,下面是功率,纵轴是存储时间。对于长周期大规模应该说是氢能,下面这些短周期方向的,这个下面的小规模应该说是电池,这两种应该说是未来储能的主体。首先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是短周期分布式消费者可再生能源储存的最佳选择,我们2020年就可以进入T瓦时代,到2025就是达到40亿千瓦时以上,就是比现在要增加20倍以上。如果3亿辆中国乘用车全部改用电动轿车,每辆车平均65千瓦时,则车载储能容量约200亿千瓦时,与中国每天消费总电量基本相当。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030到2035可能有10%到20%的车辆配备双向充电桩介入V2G市场,调节潜力超过22亿千瓦。发改委有一个计算,北京市如果在2050年有500万辆车,电网是非常平稳的,但是如果100万辆车,这个电网波动是非常巨大。
这就是电动车充电互动模式,现在在北京已经开始试验,国家电网已经召集一些志愿者,可以充电,可以放电,车主可以赚差价,每度电能赚接近4毛钱,我们现在和国网合作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另一方面就是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最佳途径。张家口氢能示范表明当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于1毛钱左右的时候,其能源利用全链条技术经济性将凸显。优势是什么,能源利用的充分性:大容量长周期储能模式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更充分。规模储能经济性,前面我们谈到车载的储氢瓶比较贵,但是车下储氢比储电便宜一个数量级。与电池放电互补性,还有就是制运储的灵活性。比如说对于上千公里的储运,也许特高压的输电线也是一种方式,长途输电在北京外围制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输氢方式,发挥中国特高压电网的优势。我们在此基础上正在发展光、储、充、一体化微网试验系统,这是我们在清华汽车研究所做的项目。这是我们准备在张家口冬奥会开展的光储充换多能互补的模式。
我总结一下,未来十年我们车网互动的智慧新能源生态,有两个组合,黄金组合,分布式光伏+电池+电动汽车+物联网+区块链。第二个就是集中式风电与光伏+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物联网+区块链。一个是分布式的置换电系统,一个是集中式的置换电系统。我们做一下总结,就让我们迎接第三次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因为第二次能源革命就是一百多年发生的马车到汽车的大变革以及石油行业的大繁荣,第三次能源革命将会在未来二三十产生交通装备,能源化工相关产业,也会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化和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化。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公告》,其中明确超豪华小汽车征收范围调整为零售价格9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的各种动力类型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其中包含含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据悉,此前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为13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5日,安徽省第三批氢能环卫车批量投运交付仪式在六安市金安区举行。本批共交付8辆18吨氢能环卫洗扫车,开创了安徽省氢能环卫批量化运营的新局面。运营车辆为18吨燃料电池洗扫车,由明天氢能联合中联重科盈峰环境联合开发,搭载明天氢能公司101kW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百公里氢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北方稀土贮氢公司主导开发的氢能电动两轮车正式上线。记者走进该公司,率先一睹这款新车的独特风采。在北方稀土贮氢公司办公楼门前,一排排氢能电动两轮车整齐列队。蓝绿相间的车体色彩明快亮眼,车筐里的橙色头盔尤为醒目,车身一侧的包钢集团标志格外引人注目。车头嵌入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6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五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九批)。据统计,《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九批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国华投资国华(赤城)风电有限公司氢气运输服务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国华投资河北分公司赤城制氢厂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经济开发区,该项目用自有新能源电源开展电解水制氢,项目总氢气产能为4000Nm/h,一期建设2000Nm/h(折合4272kg/d),二期预留用地(规模2000Nm/h)。产品氢纯度为99.999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科力远披露,公司目前已取得储能项目建设所需批准备案、即将投建的有河北省合计400MW/1000MWh规模、山东省合计400MW/800MW规模、内蒙古合300MW/1200MWh规模、广东100MW/200MWh规模的8个独立储能及共享储能项目。预计将于今年3-4季度逐步释放。另有各类型储能应用场景储备项
继4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交能融合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再次携手此前十部门中的三部委,出台与交能融合相关细分领域的规划建设文件。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编制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电池及储能、充电设施、光伏、氢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中试生产线,对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建)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文/本刊记者张越月特约撰稿陈昊南林熙熙黄子琪从出行到餐饮,从住房到医疗,过去几年中,各类共享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渗透至生活的诸多领域,提高了资源使用的效率,也创造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车网互动也可被视作一种特殊的共享平台,它通过整合电动汽车和电网资源,实现了能源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
电池的研发与设计创新模式,正在被重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预测,锂电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竞争核心在于材料,而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欧阳明高院士这一预测,正在被一家有着深厚电池基因和AI技术能力的企业变为现实。(文章来源:电池中国)今年4月底,SESAICorporation(简称“S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迈入提质增速新阶段——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主论坛观察近年来,在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氢能以其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等特征,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正加速以“未来能源”的身份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
近期固态电池市场再度升温,行业关注点也经历深刻转变。据观察,相较于以往对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的讨论、主机厂与电池制造商的布局、量产时间表的预期以及eVTOL等新兴应用的探索,当前市场的目光更聚焦于若干核心层面。具体来看,以固态电解质膜为代表的关键材料革新、以硅碳负极为核心的负极材料迭代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在京成功召开。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理事会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总结,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以下是他的发言原文,略有编辑节选。01从2021-2025年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主旨发言中国电池产业又走到了关键的节点。“这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充电场景日趋多元化。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充换电服务网络。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底,
AI正加速改变人类的科学研究方式,其极高的效率有望颠覆传统研发。202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投身于AIforScience领域的科学家,这或许预示着AI驱动科研进步的时代将要到来。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利用AI开拓电池技术和工艺的新领地。2023年12
2月2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专家媒体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分享了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的洞察。01从已经发生的技术变革看行业内卷的底层逻辑主要技术变革:动力电动化。从2009年开始“十城千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轿车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5~2027年实现量产;第二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2030年实现量产;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30~2035年量产,具体技术路线图及时间节点
2021年04月08日上午,“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正式召开,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北京市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与机构、联盟专家委员会、联盟会员单位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大兴区牵头京津冀12个城市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的城市群。在政策信息获取上可视为源头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京市在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上我们做首选之区,要走在全国的前列,要为全国做出示范,所以在各项节能减排的,新能源发展的技术措施上,我们都非常的关注。其中我们对氢能又尤其重视,因为现在的技术成熟度,现在对能源清洁化贡献程度来讲我们认为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从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来讲,把氢能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热点话题,氢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媒介,而燃料电池是实现氢能高效利用的最佳技术
从最初2003年引进一辆单价180万美元的燃料电池大巴车,到现在我们看到国产的燃料电池车辆经过了2008年的奥运,2010年世博会,还有明年迎来的冬奥会,这样的历程足以见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如何就移动源的开发已经全球开始布局。
截至目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吸引了清华工研院、水木博展等“产学研用”交流平台,引入了亿华通、海珀尔、海德利森等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性的龙头企业,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发展生态。
“随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地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示范推广应用,在先进的制储运氢技术、氢能基础设施及安全评价、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测试评价技术等方面,国家标准仍然存在制定周期长、技术先进性有待提升、产业间协调性不足等问题。”4月8日,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大会于北京召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项方怀副处长在致辞时表示。
目前,我国氢能燃料电池产业,还是在试点示范阶段,真正的规模化市场还没有出现,因此质量认证工作也亟待布局和探索。未来氢能如果是各国能源战略的重点,那么质量认证就需要尽快配合国家战略总体谋划、超前布局。
“今天,各位专家、企业家共聚一堂,以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成立联盟。”4月8日,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大会于北京召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陈星调研员在致辞时表示,“成立联盟对推动中关村乃至全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综合把握国际前沿趋势和国家战略要求,充分发挥中关村在战略新兴领域的创新推动作用,以及作为国内领先的氢能与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区域起步早、技术能力强、产业化布局全的优势,推动京津冀地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协同发展,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与指导,由北京市及全国范围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内领先的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自愿联合发起成立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